李悅創新工作室實現門控器自主化維修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■記者 周宇杰/攝

        軌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,作為市民出行最主要的交通工具,地鐵正在朝著“智慧”方向前進。在北京地鐵公司近日召開的職工創新工作室暨聯盟工作推進會上,公司黨委書記、董事長潘秀明強調,地鐵公司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,著力建設“智慧地鐵”,為新時代首都地鐵高質量發展開辟新領域新賽道。而會上所發布的諸多職工創新成果,更展現出地鐵公司建設“智慧地鐵”的成效。

        2021年5月,地鐵公司成立了全市交通運輸系統首家職工創新工作室聯盟,組建4個“跨區域”“跨專業”“跨企業”職工創新工作室聯盟項目組,以勞模工匠人才領銜,集中優勢力量開展科技攻關。一年多來,4個聯盟項目組合力破解了一批在車輛檢修、供電機電、通信信號和運營服務過程中存在的瓶頸問題,發揮了強強聯合、優勢互補的顯著成效。以“地鐵電動客車送風格柵改造”為例,該創新成果由創新工作室聯盟“跨企業”車輛維修項目組共同研發,通過改造實現風道各處氣流流量趨向均衡,緩解客室風道出風量不均的現象。此方案對于現有車輛結構變動小、成本小,施工相對容易,提高了乘客的乘車舒適度,提升了乘客滿意度,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,每組車共節約改造費用13萬元。

        推進會現場,多項由地鐵公司各大創新工作室主導的創新成果匯聚一堂。其中,一臺智能機器人格外吸人眼球,它有著可供其靈活移動的四個輪子,頂部則安裝兩個攝像頭。北京地鐵供電分公司總工程師閆思玲介紹,這是一臺針對于地鐵供電系統的智能巡檢機器人,不僅支持自主定位及導航,還能自動進行巡檢?!八狭硕喾N功能,比如,可以進行紅外測溫、氣體檢測、聲音采集等?!遍Z思玲說,“供電系統如同地鐵的‘心臟’,一旦供電系統發生故障,會使線路失去運營能力,所以保障供電系統安全變得尤為重要?!惫╇娤到y智能巡檢機器人可以對變電站進行24小時無死角巡檢,更能對變電站環境做出智能判斷,及時預警異常情況。在降低員工勞動強度的同時,提高運行安全水平。

        創新帶來技術革新,而通過技術革新則提高了地鐵維修效率,降低維修成本。李悅創新工作室以門控器自主化維修為切入點,通過技術分析、模擬試驗以及桌面推演等辦法,判斷門控器的故障點,并通過更換模塊、調整程序等方式,實現門控器完全自主化維修。李悅創新工作室已完成地鐵公司3條線路共計6153臺門控器的維保,以及1060臺門控器的自主維修工作,總計為公司節省了維修成本約300萬元。

        由孟藝兵創新工作室研發的“750V保護裝置信號模擬系統”,實現了北京地鐵9號線、6號線、15號線等多條線路750V開關柜微機保護裝置的全功能測試,大幅提升安全可靠性和維修效率。

        由楊才勝創新工作室研發的“計軸設備故障監測系統”利用數字化信息技術將多點位、多模式數據同步采集、集中運算。在計軸設備發生故障時,能夠幫助現場人員準確判斷分析故障原因,將事故影響化為最小。第一時間恢復運營秩序,保證乘客安全出行。投入使用以來,計軸設備故障的處理時間從“小時”級縮短至“分鐘”級,效率提升了80%以上。

        地鐵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,除了勞模工匠領頭創新碩果累累外,地鐵公司還大力開展青年創新創意大賽等工作,推動一批青年員工自主創新成果脫穎而出。2021年,創新工作室及聯盟項目組有29項成果被命名為公司職工自主創新成果,2項獲得市總工會助推。